贵金属换算器
盎司
覃维桓:黄金还是货币吗?

毕竟信用货币与黄金不同,没有内在价值,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。

 近来一种早已被埋没的论调又开始甚嚣尘上,即黄金无用论。持这种看法的人说,黄金没有用处,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金属,只能用作装饰品和工业应用,黄金作为货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就连股神巴菲特也说,黄金是一只“不会下蛋的鸡”,即使黄金跌到每盎司800美元,他也不会买进。

其实,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理论就盛行过。当时金价不断走低,于是有人断言,黄金已经在向普通金属转变,不再是货币了。正是在这种论调的指引下,一些国家的央行开始抛售手中的黄金储备,其中最积极的是英国和瑞士。在其抛售黄金的压力下,金价下跌到每盎司250美元附近。而由于英国在每盎司270美元价位拍卖黄金,该位置后来被人戏称为“布朗底”(布朗是当时的英国首相)。瑞士在随后几年陆续抛售了半数黄金储备,即超过1000吨的黄金。而近来瑞士已经有人要求禁止央行出售黄金储备,并以法律形式强迫央行将黄金资产比重提高到总储备的20%(即增加一倍,也就是对原来售金的反操作)。

全球央行自2010年起,由售金为主转为以购金为主。近年以来,俄罗斯、土耳其、韩国等国家纷纷增加黄金储备。去年,各国央行合计购进了500多吨黄金。

为什么这些央行要反向操作,难道它们都错了吗?

早在1999年,欧洲15国央行在签署第一次限制售金协议时就指出:“黄金将仍是全球货币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”。至今这个理念没有过时,也不会过时。

由于各国央行纷纷采取货币宽松政策,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增加,成为近年来推动金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。但是,通胀一直未曾现身,以致一些人就认为信用货币将代替黄金,可以高枕无忧了。真是如此吗?

实际上,这几年虽然货币数量翻了几番,而通货膨胀一直没有出现有多种原因。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在金融危机过后,各国金融机构纷纷缩减了杠杆倍数,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大为缩减,美元变得紧俏,压低了商品价格。同时,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,美国的日用品都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国家生产,减少了成本,从而大大降低了物价。其他的原因还有:这些年来各国虽然经济在增长,GDP大多在增加,但是贫富差距也在加大,美国、中国都是如此。这减少了人们的消费,使得消费者价格指数难以大幅上升。而社会的老年化也使得流入保险需求的资金增加,投入日常需求的资金减少。

不过,货币增发很明显,例如中国的M2货币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,美国每年财政赤字增加1万亿美元,货币总量也在不断上升,这引发很多人担忧。虽然因为上述几个原因通货膨胀一时不会爆发,但是无论如何是让人放心不下的。那种认为黄金已经过时和不再是货币的论调,其实是在为美国人说话,他们以为美国人永远是对的,永远可以在世界上横行霸道,不受惩罚。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。毕竟信用货币与黄金不同,没有内在价值,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。未来会如何发展,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
 

 

来源:黄金网   201357


风险提示
 贵金属市场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          贵金属市场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          贵金属市场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          贵金属市场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